辦理學校及申請計畫階等查詢
1.課程設計以社會領域為主軸,配合單元教學重點擬定雙語教學主軸,搭配課室英語讓英語融入社會課程中。
2.雙語教學小組共同備課,由主教老師公開課,社會領域教師與英語教師觀課,共同議課再修正,形成西寧國小的雙語教學共備模式。
3.營造雙語教學環境,以英語為溝通工具,使學生習得各領域素養與表達溝通能力。
4.結合智慧教室設備、虛擬數位教室,突破疫情下時空限制,建立學生國際觀。
(1)於晨光與午餐等時間,進行英語閱讀與聽力訓練等學習活動。
(2)規劃辦理英語相關教學活動
a.辦理學生英語讀者劇場展演活動。
b.辦理學生藝文競賽活動。
c.辦理英語口說認證活動。
d.辦理每週英語主題句活動,及配合節慶之英語教學活動。
(3)設計-~六年級生活常用英語,利用每節課程進行前誦讀並認證。
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為基礎,將設計有趣與靈活的雙語社會課程,讓學生積極專注的學習。本校也將透過社會領域雙語教學的推動,讓社會領域教師和英語教師共備與協同發展課程,進而豐富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廣度,並提供後續領域教師研討及課程發展。
參與雙語教學計畫領域授課老師的英語流利,平時已於高年級上課中融入符合年級學生程度的英語單字、詞語,本次為融入社會領域、健體領域之健康課程,逐步往中年級階段進行雙語教學。
1、本校與土牛國小共聘一位外師,定期舉辦主題活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2、每週三晨光時間推行英語每週一句暨英語繪本晨光閱讀活動。
3、每週二中午進行ICRT廣播活動。
1. 本校雙語課程之環境與機會:
本校位處城鄉融合的學區,社區家長提供完備的後勤需求,硬體設備完善。校內設置中高年級英語專科教室,各班教室皆有智慧教室,本校110學年度增設虛擬數位教室,提供更多元的雙語教學環境。
2. 申請112學年度FET外師前瞻外師全時助理計畫:
為全面建置本校雙語教學課程,本校預計新學年度申請FET外師前瞻外師全時助理計畫,四~六年級每週皆有一節外師課程。
3. 落實ICRT NEWS KID廣播、三三三英語日及下課十分鐘英語對話:
為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學校落實局端雙語政策,每天午餐播放ICRT英語新聞節目;每個月第三週實施英語日活動、每週三第2節下課實施下課說英語活動,增加口語練習機會與奠定英語基本溝通能力。
4. 行政人員從自己做起實施「課室英語」:
110學年度起本校行政人員自校長以降,在每一次集合活動時皆以「課室英語」開場,以身作則營造學校雙語友善環境。
本校實施雙語教學的特色如下
1.提供雙語教學完善的硬體設備
智慧教室、投影機、280部IPAD、每間教室普設一部Aruba無線AP一應俱全。
2.有多名支援雙語教學的熱血教師群
1位英語正式教師(應用英語系畢業)、1位英語巡迴教師、1位外籍老師,此外本校另有3位教師修畢英語20學分班具備教學英語科資格,目前也都投身於英語科教學。
3.各項英語競賽屢獲佳績
臺中市英語讀者劇場比賽(111學年度獲得丙組第一名)、英語歌謠比賽、英語朗讀比賽、英語演講比賽及英語說故事比賽等屢獲佳績。
4.成立「雙語教學教師社群」--集思廣益,共同備課雙語課程
5.定期辦理公開課--透過備課、觀課、議課的過程,提升雙語教學品質
6.多元化的教學評量--以口說、表演、實作或學習單等方式進行多元評量。
7.呼朋引伴,師生共創雙語共好
鼓勵其他老師參與雙語教學,發發展各領域橫向及縱向的雙語課程
2030年雙語政策離我們越來越近,和平區雖位於文化不利地理位置,但希冀憑著目前雙語教育的推動,為讓處於偏鄉的白冷孩子,能獲得雙語資源,在進行國際交流十,能夠以更流利的英語跟外國學生對話,白冷國小老師動起來參與本市雙語教師計畫,期許透過雙語的環境建置,讓孩子習慣除了本土語、國語外還可以用英語來進行溝通與學習,讓學習效益倍增。以下為本校雙語教學簡介:
1.營造雙語教學環境,創造友善的雙語課程氛圍。
2.加強學校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邁向2030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的願景。
3.在課程中融入英語,透過活潑有趣的課程,增加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動機。
4.以112學年度領域授課教師,課堂實施雙語教學,並邀請其他老師觀摩學習,為113學年度參與教師做準備。
5.增加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藉由英語融入綜合活動領域及社會領域課程,逐步邁向雙語教學目標。
6.於課堂上營造英語學習環境自然學習英語,提升英語能力。
7.編修白冷國小課室常用英文教學手冊供校內教師參考使用,並進行各領域專業用語的滾動式修正。
8.提供多元的英語學習環境,落實英語生活化、生活英語化,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本校為傳統藝術發展優質學校,更曾獲British Council 國際學校獎。本次將從藝術領域出發,並擴展至社會領域,強化跨領域統整,將英語語境擴增,提升學生跨語言溝通的敏捷性,促進師生國際文化理解,以服膺新時代全球脈絡,為培育國家雙語人才奠基。
(1) 以CIC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為本,發展出兼具學科學習與語言學習的校本課程。
(2) 設計多元議題的雙語教案,結合國際關心的事件,帶入跨國文化的思維。
(3) 營造能使學生自在使用英語的氛圍,透過雙語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與引導,讓開口說英語不再僅是英語課限定。
(4) 透過融合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校本課程,帶領學生與國際接軌,培養出擁有地球公民素養的學生。
1.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營造多元且生活化的雙語教育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口說能力。
2.藉由主題式且情境化的課程設計,增進學生日常的英語運用習慣,並將英語轉化為學習工具。
3.透過雙語教學,讓英語學習從生活用語擴充到學科概念,從認知、技能、情意到行動展現,多方面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
1.從各領域部分教師率先實施,以單元或主題課程進行初階雙語教學,藉由課程中實際落實雙語教學,逐步讓更多領域教師願意主動參加雙語教學課程。
2.建立校內跨領域共備社群,分享教師教學經驗及教學計畫,彼此提供教學建議,活化教學課程、精進教學品質。
3.透過各領域實際雙語教學課程,增加學生使用英語文機會,營造雙語學習環境。
1. 採以學科整合的教學取向
採以 CLIL 的課程規劃,教學上考量兩個主要面向,一個是目標語言,另一個則是
學科內容。連結學習者既有的學習知識與經驗;提供學生超越基本語言教材的學習
語料;延伸語言學習至其他學科領域。
2. 進行主題式的課程統整
透過主題式的課程,讓孩子獲得較為深入與完整的知識概念。在雙語課上,我們以主
題統整為規劃,使中英文架構在同一主題進行重複教學,以期達到最大之學習成效。
3. 著重聽說能力的課程設計
實施雙語教學上,採以30/70模式,即每個單元節數中有1/3領域結合英語進行
教學。著重學生以聽說能力培養及文化習俗的涵養。
1.雙語教學共備增能:成立雙語教學共備學習社群,邀請本校英語科陳○遠教師擔任雙語教學指導教師,分享雙語教育相關課程教學、教材開發運用與策略,校內定期聚會,評估雙語教學方案,針對課程設計及流程提供建議。
2.落實共備觀議課:課程設計以八年級鄉土與國際課程、體育科、表演藝術科及社會科為主,由參與本計畫的老師預先擬定教學主題、教學週次、教學評量,每學期預計有兩個主題,課程設計以素養導向教學為主軸,於共同備課前預先擬定教學流程(教案),共備時間由英語科教師帶領,依據雙語教學模組,於教學流程中(教案)適時加入英語單字、片語、基本句型,產出雙語教學教案,共備社群成員於共備會議中進行試教,確保雙語教學品質。
3、PDCA循環,確保課程品質機制:透過計畫、執行、考核、再修正,滾動調整課程內容及設計,讓學生能以兩種語言學習學科內容,教師充分提供學生使用英語溝通之機會。
(一) 學校現況
1. 本校校長年輕有抱負,重視學生學業及品格的發展,近年來大力推動英語
教育,透過校內一系列英語每周一句活動的實施,鼓勵學生勇敢開口說英語。
2. 校內教師配合度高:校長、行政單位、教師相處融洽配合度高,樂於接受
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推動校內英語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參加英語朗讀、說故事比賽暨英語歌謠、英語讀者劇場比賽,多次獲台中市級前三名。
3.積極申請外部資源,舉辦英語環球世界領袖營、「英語希望傳愛專車-I
Try Learning」,安排多元文化學習活動,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視野。
4.本校英語領域教師擁有英語教師證,教學經驗豐富。預計參與本項計畫與
社群的老師如下:蔡雅婷(交通大學英語教學所碩士)、李婉瑜老師(中興大學外文系) 及黃琡雅老師(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多媒體教育碩士教)。
一.雙語雙十---學校校色
本校為傳統優質學校,目前各領域師資結構完整,彈性特色課程亦多元發展。本次為規畫雙語課程,已經由各領域會議以及跨領域教師專業社群的討論,計畫以九年級地理科作為實施雙語課程的重點科目,原因有三。第一是地理科與生活環境直接相關,重要知識較能自然融入英語教學;第二是地理科同時具有地球村的國際概念,常有國際時事報導可以做為參酌,而英語就是重要的學習工具和橋樑;第三則是九年級同學的英語程度與學習能力更適合融入教學。
二.雙語教學---課程規劃
本次雙語課程教學的由校長、教務主任及教學組長積極推動並積極給予行政支援。由地理科老師負責課程設計以及教學實施;並有兩位英語教師協助課程共備與協同教學。期望能在原本專業學科的基礎上讓同學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也透過英語更直接學習到地理專業知識。課程設計依照教育局核定之地理科課程計畫,以原本課程為主軸,依照各單元教材內容和教學重點設計適合英語融入的教學內容和活動。例如在氣候單元以英語輔助教導氣壓、鋒面、颱風等專業領域知識;在世界地理的課程階段,更可適當運用簡要的英語資訊,來增進對區域或國家特色的認識和了解。期使同學能更在雙語情境中更習慣並增加有練習語言的機會。
1. 臺日藝文交流:105年起,與日本悠美會合作進行藝術交流,以繪畫為媒介,與日本悠美會進行交流,鼓勵孩童欣賞跨國學童藝術創作;並於108年協同惠來國小、仁美國小、博愛國小、日本悠美會於本校舉行日語童謠四校聯合音樂發表會。
2. 國際志工到校:106學年度起,與國際經濟商管學會合作引進國際青年志工到校,分別引進泰國(106學年度)與馬來西亞(107學年度)國際志工,入班進行文化介紹學習,並進行實作活動體驗。雖遇疫情暫緩,未來仍繼續規畫辦理。
3. 臺美節慶互動:108學年度,與美國亞特蘭大小學(Charter School of Atlanta)合作進行節慶交流,以中英文為媒介,促成本校學生使用英語、美國小學學生使用中文,學習他國學生文化。
4. 臺韓視訊互動:109學年度,申請國際學校獎國際教育中級認證計畫,與韓國首爾大道小學(Daedo Elementary School)進行文化交流,雖遇韓國疫情嚴峻,然而透過共備,韓國校方老師安排在家線上學習學生兩梯次與本校視訊交流學習機會,拓展本校與他校學生視野。
5. 嘗試與展望:110學年度,韓國首爾大道小學已積極表示與本校持續進行互動交流之意願,並討論與社會領域結合之跨領域學習;高年級老師與社會領域教師對於加入英語於課堂中在與韓國大道小學互動後更能理解與體會其中的實用性,期望未來由高年級社會領域開始進行雙語教學嘗試。
社會領域雙語教學特色:
1. 結合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教學,高年級社會領域涉及國際事務,結合英語作為語言媒介,可深化課程深度,了解課程內容中國際相關主題;結合校內「自由寫手」寫作活動,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與思考能力。
2. 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藉由英語領域與社會領域共同備課,可同時於社會領域中融合國際議題,並於英語領域內進行跨領域教學。
3. 深化校內共備觀議課模式,促使建立同儕間學習共同體互動,滾動式調整課程。
4. 建立雙語跨領域教案資料庫,提供領域教師參考利用。
5. 成立英語師資跨領域師資群,進行不同領域雙語教學以及語言資料庫研究。
加強英語融入社會教學活化及生活化、國際化與在地化,激發其學習動機,強化學生英語聽力及口說練習,以達到沉浸式的雙語教學成效!
(一) 學校現況 - 內在優勢
1.學生品性敦厚,可塑性高:位處偏鄉地區,學生家庭背景單純,可塑性及配合度高。
2.學校規模小,班級經營能量佳:班級數少,各班學生數亦少,引進外師進行課程較
易掌控。
3.家長仰賴學校教育,配合度佳:普遍社經地位較低,給予孩子補習機會不多,學校
願意積極爭取各項免費外師班級教學,家長熱切期待,願意支持及配合。
4.學生對外來文化刺激敏感度強:就讀學區接觸外國人(師)機會不大,外師授課必大
大提升學習動機。
5.教師社群核心成員對專案計畫認同高:連續兩年申辦ICL國際學伴及德國文化探索
之旅,學生已深深感受學好英語之必要性。
(二) 學校現況 - 內在劣勢
1. 社經條件低於平均狀況:屬教育局列管「偏遠學校」,一般家庭社經地位偏低,中低收入戶、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新移民等弱勢孩子占總數近半,家長能提供子女英語資源與刺激相對不足。
2. 外來刺激不足,情境氛圍不利學習:孩子放棄英語學習時,家長未能及時給予鼓勵
或實質幫助,已連續三年會考未能達標,為減C計畫受輔學校。
3. 受限規模結構,教師與行政人力嚴重不足:學校礙於班級數,英語師資僅三位,且
均兼有行政及導師之職,在課程豐富性提升及規劃上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東陽國小成立至108年今已31年,目前有普通班12班、資源巡迴輔導班1班,學生人數193人、教職員工33人。東陽國小位於大甲區東側山坡,雖與大甲街廓僅2公里之遠,但縱貫鐵道的阻隔,加上早期交通不便,學區一直處於較封閉的狀況。因國道三號大甲交流道的設置,週邊交通隨著改善,新興的社區相繼設立,因此學區內學齡兒童呈穩定成長的趨勢。
校園內遍植、綠樹、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好所在。由於著重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在學校長期發展多元學習社團,現有音樂社團、舞蹈社團、民俗體育、球類運動、資訊、藝文等社團,學生活潑有朝氣,校內外各種學習表現良好,倍受家長及社區肯定。
草湖國小創立於民國44年,校地面積2.262公頃,地處大里區邊陲地帶,隔著草湖溪與霧峰區相望,學區包含東湖里和西湖里,在地居民秉性和善,對學校及社區事務關心又熱情。民國88年遭逢921大地震造成校舍毀損,學生移至簡易教室上課,緊接著展開艱困的重建工作。在政府及民間各界齊心齊力的合作下,於民國92年底完成校園重建工作。災後重建的新校舍結合藝文的巧思,蘊含人文氣息,充分發揮了潛移默化的境教功能,在歷任校長前瞻擘劃及家長會長的全力支持下,也為草湖國小帶來了永續經營的新契機。
「健康」、「快樂」、「創新」、「卓越」為學校願景,以培養身心健康、快樂學習、孕育動靜合宜的人文校園及成就多元的創新校園為宗旨,並考量培養學生具備全球移動力素養,期使培育的學生能適應未來全球化生活。草湖國小是在地社區的學習中心,也是許多鄉親共同成長的記憶所在。期盼透過「家校攜手․親師合作․在地共榮」的理念,培養「健康․快樂․創新․卓越」的草湖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