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學校及申請計畫階等查詢
新高國小自107年8月1日奉核成立,於109學年度開始招生(1-4年級13班),之後逐年招收8-11班新生,112學年度學校規模為38班。隨著學校二期校舍完工在即,依學區設籍學生量估,113學年度將再招收12班新生,預達全校一至六年級共計48班。
新高國小之創設,立基於「創新」和「傳承」相輔相成的力量上,期以達「2030雙語政策」為旨,109學年度首屆招生即實施雙語教育,創建「博學精新・重德品高」為核心之校訂雙語課程,做縱向與橫向課程連結,在原英語與領域課程基礎下,發展跨領域之「新高雙語CLIL課程地圖」,期從在地出發,以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四大主軸延伸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解決問題及合作溝通等能力,藉由實施雙語教育,從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增進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實現「童樂新高∙悅饗藝百」的學校願景。
1.英語師資穩定度高:目前國中部有5位英語教師,皆為為正式教師,全部加入雙語共備社群,協助領域老師進行雙語教學。
2.學校有聘任1名外師協同教學:對營造雙語環境及教師增能有助益。
3.願意參與的領域多:目前有自然、社會、藝文、綜合、健體等5個領域及1門彈性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參加教師皆自願投入且對本計畫有高度認同,因為參加的領域多,所以授課對象可以涵蓋所有年級和班級。
本校雙語教學的特色在於採用多模態的教學策略,利用五感、肢體、影片和圖文等方式,以跨語言的方式進行教學。透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語言,還能夠深入理解學科內容,提高學習動機,並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雙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學習,更是一種整合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和學科知識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和成就感。
1.由學校雙語行政人員、校內英語教師及授課教師(家政、生科及美術)組成雙語課程發展小組,以定期及不定期的方式,統整出跨領域的教學模式。
2.由英語教學教師及學科領域專業教師組成雙語教師學習專業社群。授課老師依據授課的專業內容與英語教師團隊討論並以CLIL的教學角度,逐步統整跨領域教學方式,討論適合本校學生起始能力的教學內容及敎學流程。將英語自然融入美術、家政及生活科技課程教學之中,並完成學生在專業科目主題課程上的學習目標。
3.經由共同備課, 完成雙語教學教案,並於期中邀請英語專家與學科專家入校進行輔導研習課程,讓雙語團隊能持續充電,注入更多的教學能量,帶給學生更多元的上課內容。
4.以多元的學習活動、分組發表,培養學生學習團隊合作及雙語的使用能力與技巧,進而增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度與團隊向心力,並在淺移默化中提高英語學習動機及能力。
5.設計教學活動教案、學習單及形成性評量,持續修正與調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並使用合適的前測及後測評量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做為來年持續性的計劃精進參考依據。
將雙語融入在各領域中,透過師生問答、活動的舉辦,希冀在進行國際交流及跨國共學時孩子能夠以更流利的英語跟外國學生對話,並且提升學習興趣及成效。
學校一直對於英語教學甚為重視,並積極投入教學資源於英語領域,推動英語教學之相關教學活動詳述如下:
1.學校整體雙語環境硬體建置:班班有電腦,班班教室都是智慧教室,建置寬頻上網無線網路等設備,且本校有168臺iPad、42臺Chrome-Book,足以支援雙語行動學習。
2.校園環境雙語標示:全校樓梯梯間布置雙語佳句圖片,辦公空間以雙語標示。
3.結合新課綱調整英語課程:強化英語多面向教學,提升英語學習成效,奠定雙語教學推動基礎。
(1)除部定課程之外,7、8、9年級校訂課程每週1節國際視野,7、8由英師搭配外師協同教學,增進學生口說及聽力;9年級培養學生閱讀素養,提生英文閱讀能力。
(2)透過【學習護照】帶領學生背誦英語單字及佳句,進而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3)培訓學生參加臺中市英語作文、RT、英語歌唱等比賽,鼓勵學生使用Cool English並參與活動以提昇英語競爭力。
4.營造雙語學習環境:各處室辦理多元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即可使用英語,建立沉浸英語環境。
(1)運用外師協助體育、音樂、資訊科技教學,透過動手操作提問,增強口說能力。
(2)設計不同形式的英語課程,如閱讀、朗讀、歌唱、英語日、英語營等不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英文,鼓勵學生多説英語。
(3)安排國際文化交流:與挪威、日本、法國、美國等國家建立學伴關係,透過影片、明信片、padlet等方式往來,開拓學生國際視野與互動。
5.強化行政作為:協助教師增能,增進教師參與意願。
(1)教務處協助妥適排配課,固定計畫教師共同不排課時間,方便共備與諮詢輔導。
(2)學務處積極創造積極友善校園學習共同體,讓學生不怕說錯英語而被嘲笑。
(3)邀請專家學者蒞校指導。
(4)配合親職教育,說明雙語教學目標與家長配合事項,讓家長一起推動雙語教學。
(5)由教務處安排相關教師增能活動,如邀請專家學者入校輔導、邀請輔導團入校指導等等,強化參與教師雙語課程設計知能,降低焦慮感。
(6)至他校觀課並進行公開觀課,進行雙語教學實施之經驗交流與分享。
6.由校內英語教師團隊、資訊科技科、地理科及音樂科老師、學校行政人員、計畫內英語教學專家學者及學科領域專家學者組成教師學習專業社群,逐步統整跨領域課程的設計,發展校本課程。
7.本校已有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專業社群運作經驗,教師之間合作經驗豐富,熟稔課程之共同備課、公開觀課與議課等相關事宜,可強化跨領域課程與教學思維。
8.112學年度辦理辦理情形詳述如下:
8.1教師增能
邀請臺中市英語文輔導團李國禎老師講師入校輔導與擔任公開觀課諮詢委員
8.2校際間觀課
-臺中市順天國中視覺藝術雙語計畫公開觀課
-臺中市日南國中英語文公開觀課
8.3講師輔導:專家學者進行學科輔導
-音樂科 臺中市英語領航員 徐千雅主任 共同備課與公開觀課
-英語文科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黃聖慧教授
9.透過共同備課的時間,整合與發揮教師專長,共同規劃設計課程進行方式、設定教學進度並研討教學問題與分享教學資源,符應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
結全領域教師、雙語教師、英語教師與2位外師,群策群力開創雙語學校發展能力,提供學生多樣性雙語教育體驗課程。從一至五年級全面實施,共同打造全面而友善的雙語學習環境!
運用本校校定課程-鄉土磐基 認識家鄉與音樂 美術等課程 將學習內容之專業英語及課室英文之運用,讓學生形成學習慣性,將英語內化成為生活與學習的一部分,有助日後英語學習運用及遷移奠定深厚基礎。
1.參與計畫夥伴結合270部平板電腦,於課堂中搭配使用提供學生進行學習之機會。
2.本校目前有英語領航教師及高階雙語教師各1位、雙語教師高階學分班1位、初階學分班2位,並有6位符合英語教學資格教師,在實施雙語教學上,提供最佳諮詢與支援。
3.113學年度與大德國小共續聘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聘僱外籍英語教師計畫,提升學生開口說與使用英語溝通的能力,透過生活情境的學習,讓孩子減低語言學習的壓力。
113學年度修正英語融入領域教學模式,由具有體育專長、音樂專長、自然專長的老師與英語教師透過共同備課,除了指導學生領域的學科能力外,由體育、音樂、自然老師進行雙語教學,同時邀請體育、音樂、自然之雙語教師、英語教師與行政人員組織雙語教學社群,透過備課、觀課、議課,建立雙語教學在崇光國小的實施模式。
*學校有著獨特的環境本質,因處於人口集中區的外圍,學生數不斷遞減。以「成就每一個孩子」為學校願景出發,透過精緻多元的教學,創新教育新品牌,成為一所「實踐全人教育的雙語公立小學」。
*課程發展歷程
109學年度:勇敢出發,改變以學科導向的教學方式,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110~111學年度:紮根修正,透過課程諮詢及專業學者到校輔導,滾動式修正課程。
112-113學年度:深耕茁壯,以Steam English Program帶動其他課程,建構學習地圖。
*本校教學特色
1.全年級實施:110學年度開始,以Steam English Program為學校特色課程,由本校專任英語教師自編教案,於全校彈性學習課程實施,每年級每週2節,排入課表。
2.全英語教學:以全英語教材Skill Sharpeners為輔,低中高年段主題分別為科學(Science)、地理 (Geography)及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螺旋式向上發展,並橫向串聯其餘領域課程。
3.定期課程研創:每月定期進行課程研創、教師學習社群及課程諮詢專家工作坊,建構完整課程架構。
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老師融入部分自編教材,於課堂中適度使用課室用語、學科內容的英語,用更吸引學生的方式,讓雙語學習變得自然而貼近學生
頭家國小目前班級數達62班規模,學生數達1809人,編制教師人數為109人,校內各類型師資完整,在創校時即以「英語、游泳」雙軸心,一文一武為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臺中市校務評鑑「課程發展」面向「特優」殊榮,並以「英向國際、泳抱健康」獲得「特色亮點學校」獎勵。落實耕耘多年,深獲家長認同,近年來積極推動雙語閱讀教育,更榮獲教育部全國閱讀磐石學校肯定。品德及生活教育一直是本校非常重視的一環,灑掃應對進退皆為落實重點,並以打造「微笑有禮、多元自信、國際視野」的學生,為本校教育藍圖與學校願景,提升頭家孩子未來關鍵的國際競合力。
針對該科擬定主題課程及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活動與學習單,透過共同備課,由英語專家及英語教師協助,完成雙語化教學教案。透過固定的共同備課時間,整合與發揮教師專長,共同規劃設計課程進行方式、設定教學進度並研討教學問題與分享教學資源。
盼能牽著孩子的手一起為「2030年雙語國家目標」做好準備,老師積極表達參與推動雙語教學之意願,期盼透過有更多課程使用英語、雙語環境建置,營造學生學習英語風氣、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透過多模態的教學與情境布置,讓學生自然而然習慣課室英語及所學習科目核心的專業英語字彙併同簡易的句型使用,並且在參酌學生學習評量結果調整雙語教學的方向。
本校奠基於藝術與人文的校本特色,並配合完善的音樂及英文師資,於一~六年級的音樂課程全面進行雙語教學,包含:
(1)音樂單元課程:由本校音樂教師依據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科目教學單元,與英語教師進行課程共備,以雙語教學形式進行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科單元課程教學。
(2)主題特色課程:由本校音樂與英文科教師共同設計學校雙語音樂特色的校訂課程,結合國際教育內容及音樂發表會的實務情境,協同進行雙語音樂主題特色課程。針對課程教學成果之展現,另於課程結束後辦理雙語音樂成果發表音樂會。
「雙語教育」是新高國小的特色,自109學年度招生迄今,班班實施雙語教育落實於正常化教學中,教育績效卓著。新高國小於雙語教師專業支持系統下,具象擬定學校「雙語教育」實施規劃,係以CLIL為教學模式,運用英語學習其他領域、學科或課程的新知識,期藉由雙語學習同時提升學生英語與其他領域知識之學習成效。本校正式課程之雙語教育於各班級任教師之基本授課科目中實施,包含:一、二年級的生活課程與健康科目、三年級的自然科學與綜合活動領域、四年級的美勞科目與綜合活動領域,及五、六年級的健康科目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另,學校以「博學精新・重德品高」為校訂雙語課程核心,規劃彈性學習課程,透過縱向與橫向課程連結,發展跨領域之「新高雙語CLIL課程地圖」,具象展現新設校舍-立德樓、立言樓及立功樓之命名寓意,實現「童樂新高・悅饗藝百」創校願景。
1.英語師資穩定度高,可支援雙語教學共備。
2.有外師在校園中,協助雙語環境建置及提升師生英語聽說能力。
3.願意參語的領域多,服務廣度可以擴及所有班級,符合教學正義。
4.先推廣課室英語,再漸進增加專業領域英語,門檻放低,但普及度提高,讓華語、英語兩種語言自然地在課堂中流動。
由英語教學教師及學科領域專業教師組成雙語教師學習專業社群。授課老師依據授課的專業內容與英語教師團隊討論並以CLIL的教學角度,逐步統整跨領域教學方式,討論適合本校學生起始能力的教學內容及敎學流程。將英語自然融入美術、家政及生活科技課程教學之中,並完成學生在專業科目主題課程上的學習目標。
光正國際教育的推動,讓孩子接觸外國人的機會變多。為讓光正孩子獲得雙語資源,光正申請110~111年度外師共聘計畫,並與華盛頓中學策略聯盟辦理雙語營隊。也申請了111年雙語教學學校計畫。希冀在進行國際交流及跨國共學時孩子能夠以更流利的英語跟外國學生對話,光正全校老師動起來參與本市雙語教師計畫,期許透過雙語的環境建置,讓孩子除了本土語、國語外還可以以英語進行溝通與學習,讓學習效益倍增。
1.全校三個年段九個班級皆實施雙語教學
2.週會升旗以雙語模式進行升旗及頒獎
3.雙語模式結合校內活動,如為九年級會考生辦理「公明包粽 包中功名」祈福活動或校慶運動會以雙語模式進行開/閉幕式及學生創意進場介紹詞
4.校長以身作則,帶領校內行政教師跟學生打招呼或對話盡量提高英語使用比率
5.除計畫教師外,校內英語教師皆為共備教師,並盡量與外師共備/協同,逐步養成領域學科教師獨立雙語教學
6.學生教師年齡層偏低,英語程度佳,有利於班級推動雙語教學
7.學生多數已習慣教師推動雙語教學
8.藉由班親會、校慶運動會等親職活動
(一) 學校整體互動雙語環境建置
1.與時俱進,凝聚共識
順應2030雙語政策,利用教師晨會、社群發表宣導雙語課程的重 要性、必要性及成果展示,凝聚學校成員共識。
運用親師座談、瑞穗簡訊及自媒體宣達並行銷學校雙語課程實施及成果。
2.專業師資,課程延續
112學年擬進行1-5年級雙語體育課程,及3年級雙語音樂課程,共59個班級,約1600名學生參與,全部由專任科任教師任教,英語教師和外師協同共備課程與教學。
108學年起由一年級開始實施雙語體育課程,逐年增加一個學年;112學年擬增加雙音樂課程。
3.全員參與,營造語境
學生晨會英語整隊、宣達。
課間英文廣播,中午ICRT News Lunchbox廣播。
班長以英文整隊,帶領同學到科任教室上課。
學生在校園間自然地和雙語教師以英文打招呼。
校內雙語社群,教師與外師共備,英語溝通,提升教師英語說的能力。包含雙語體育、雙語音樂、中年級、高年級雙語綜合。雙語體育及音樂共備社群由科任教師、英文教師籍外師組成;雙語綜合共備社群各由中、高年級導師與外師組成。
(二) 學校行政資源投入及配合
1.敏捷行政,全力支援
校長領導教務主任、教學組長、體育組長、資料組長等行政同仁全力支援雙語課程規畫及教學設計。
利用社群時間對全校同仁分享學校雙語課程教學計畫成果。
排除困難,提供雙語共備社群成員星期四下午共同不排課時間,及舒適的共備場地,以利課程規劃、教案撰寫及教學研討。
公費排代,鼓勵同仁參與雙語課程教學相關研習。
辦理寒暑假學生雙語生活營,奠基學生英文能力。
2.專業成長,嘉惠學童
辦理學科雙語增能研習,提升教師雙語教學知能。
鼓勵雙語教師及協同教師參加臺中市雙語增能研習;2人完成雙語課程3階研習,4位完成初階研習。
鼓勵雙語教師參與教育部辦理的在職雙語學分班:目前2人完成學分班課程。
雙語教師積極進修提升英語知能,並準備英文檢定考試。
3.雙語環境,潛移默化
雙語標示、雙語廣播、學生朝會雙語報告及整隊。
英語日活動、雙語節慶活動:萬聖節、聖誕節。
1.本校共配置有270部平板電腦,提供師生進行學習。
2.目前有英語領航教師及高階雙語教師各1位、雙語教師高學分班1位、初階學分班2位,並有6位符合英語教學資格教師可提供專業諮詢共備。
3.111學年度與大德國小共聘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聘僱外籍英語教師計畫。
4.參與計畫教師教學熱忱勇於創新,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活動。
1.全年級實施:本校從109學年度,以Steam English Program為學校本位課程,由本校專任英語教師自編教案且全英語授課,1到6年級全面實施。
2.全英語教學:自110學年度開始,以全英語教材Skill Sharpeners為本,各年段主題分別為科學(Science)、地理 (Geography)及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螺旋式向上發展,並橫向串聯其餘領域課程。
3.全校教師參與:每月定期進行課程研創、教師學習社群及課程諮詢專家工作坊,全校教師皆能參與英語增能研習,建構完整課程架構。
4.全員總動員:使用「跨領域」輔助教材,建構「全年級」課程教學,形成「全英語」浸潤環境。每年級每週2-5節英語課程,每學年至少80節,6年可達480節,學生參與率達100%。
本校以「成就每一個孩子」為學校願景出發,期待透過精緻多元的教學,創新教育新品牌,成為一所「實踐全人教育的雙語公立小學」。
本校 111學年度共有 14 位教師進行雙語教學,其中包括學科領域老師 6名、8位英語領域教師、 ETA 外師 1 名。 以上教師皆有雙語授課的實質經驗,並於學校成立教師專業雙語共備社群,透過 共同備觀議課機制運作, 雙語活動的規劃, 精進雙語教學專業。教師積極 參與 台中教育大學雙語基地學校舉辦之教學工作坊、已有五位教師完成進修教育部雙語在職學分班。另學校有多位行政、導師及非英語領域專任教師,皆為英外語相關科系畢業,具備流利英語表達能力,並積極 參與本市非英專長師資認證研習、藝文領域學科知能研習,奠定發展雙語學校基礎。樂課。本校並持續參與臺中教育大學雙語發展基地學校 ,與師培大學攜手研發 課程與教材,並協伴其他學校發展雙語課程, 發揮區域聯盟 領頭羊角色。 同時持續跟其他縣市學校進行參訪交流,厚植教學團隊能量。
頭家國小目前班級數達62班規模,學生數達1813人,編制教師人數為108人,111學年實施雙語高階課程,112學年度申請實施雙語教學學校,校內各類型師資完整,在創校時即以「英語、游泳」雙軸心,一文一武為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臺中市校務評鑑「課程發展」面向「特優」殊榮,並以「英向國際、泳抱健康」獲得「特色亮點學校」獎勵。落實耕耘多年,深獲家長認同,近年來積極推動雙語閱讀教育,更榮獲教育部全國閱讀磐石學校肯定。品德及生活教育一直是本校非常重視的一環,灑掃應對進退皆為落實重點,並以打造「微笑有禮、多元自信、國際視野」的學生,為本校教育藍圖與學校願景,提升頭家孩子未來關鍵的國際競合力。
112學年度臺中國小更多領域嘗試雙語教學,將從初階直接申請雙語學校,老師們深知雙語是趨勢,希望成為學生的日常,更是引發師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期望學生雙語教學氛圍下自然而然學習英語,更敢開口說英文的能力。
本校109-111學年度為臺中市雙語學校,透過健體領域、藝術領與和自然領域開始設計雙語教學課程,推行各年段一領域雙語教學。行政與領域教師團隊已能掌握雙語教育政策的發展與趨勢。期能透過整合資源,以培養全人為理念,在社群的合作與發展下,藉著雙語接軌在地與國際,符應「積極進取世界觀」學校願景。教師透過雙語研習和社群交流,了解學生在課堂中常用課室英語,並將雙語情境布置落實於班級課堂中,讓學生對於課室英語從課堂和校園生活中奠基。此外,本校外師入已達10年,每年規劃外師和英語教師進行協同教學,並辦理主題活動增加學生使用英語的頻率。在109-111學年度實施雙語教學期間,邀請外師參與社群活動,提高雙語教師英語使用情境,並提供雙語教學設計的諮詢和協助。目前雙語課程推動機制以一學期產出一單元教學設計為原則,老師可依學習需求增加延續性教學設計,希望
藉由雙語教學方式,將英語教學融入孩子生活,縮小程度落差之現象。目前雙語教學的推行是全校教師大家的共識,並嘗試於校本課程中設計雙語素養導向課程。
因為112學年度開放學校班級數為37班以上者,該年級實施班級數若有六個班級以上即可,因為去年第一次申請之後,讓部分領域教師的老師有初步了解雙語教學計畫的執行,願意在第二年來加入參與的陣容,因參與的老師恰分布在五個年級,所以申請雙語教學學校,期待參與這個計畫讓更多的小朋友受惠。
1. 課堂上建立實際的英語溝通學習情境,讓學生確實的將英語融入生活當中
2. 透過英語融入各學科領域的課程,讓學生可以領略原來英語無所不在
3. 英語教師與其他領域教師進行共備,透過說襯議課相互成長
4. 透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轉化與實踐相關「核心素養」的目標,發展素養導向之課程設計
5. 以主題式英語教材與課室英語為主要學習內容,並且以聽說方式加以內化。
本校已辦理臺中市雙語教學計畫邁入第四年,由本校音樂教師依據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科目教學單元,與英語教師進行課程共備,以雙語教學形式進行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科單元課程教學;除了一般的雙語音樂課外,更由本校音樂與英文科教師共同設計學校雙語音樂特色的校訂課程,結合國際教育內容及音樂發表會的實務情境,協同進行雙語音樂主題特色課程。針對課程教學成果之展現,另於課程結束後辦理雙語音樂成果發表,展現學生雙語學習成果。
學校的雙語教學規劃於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中,落實正常化教學,提供學生大量英語學習機會,讓學生沉浸於英語的環境與文化中。雙語課程主要安排於級任教師基本授課科目中實施,級任教師具英語專業,實踐學校校訂雙語課程,實施全校所有年級全學年「CLIL中英雙語教育計畫-英語融入領域課程實施」,讓英語的運用能自然融於學生的學校生活情境,發揮英語工具性,認知學科內容,加乘學生學習效果,並在校園情境中營造多元文化的氛圍,漸進啟發學生英語音韻覺知辨識能力。
2030年雙語政策離我們越來越近,地球村的成形與光正國際教育的推動,也讓孩子接觸外國人的機會變多了。為讓處於不山不市的光正孩子,獲得雙語資源,光正申請了110~111年度外籍教師共聘計畫,並且與華盛頓中學策略聯盟辦理雙語營隊,也申請了110年雙語教育高階計畫。希冀在進行國際交流及跨國共學時孩子能夠以更流利的英語跟外國學生對話,光正全校老師動起來參與本市雙語教師計畫,期許透過雙語的環境建置,讓孩子習慣除了本土語、國語外還可以用英語來進行溝通與學習,讓學習效益倍增。
1.七、八、九三個年段每班教室都有智慧教室設備,學習環境良好,有利於推動數位多媒體教學。
2.學校屬小型規模,教師人數20多人,彼此溝通較易。
3.教師有熱忱,學校為分組合作學習績優學校。
4.已建立ACERS課程教學主軸,英語教學為其中一環(English)。
5.學生數減少,增加師生互動頻率與個別指導機會。
6.108新課綱帶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契機。
7.英聽及英語口說列入定期評量考試項目,有助於教師以多元方式推動英聽教學活動。
8.108-110學年度推動經驗良好,老師們願意繼續參與。
9.雙語學習環境的營造:各處室辦理多元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即可使用英語,建立沉浸英語環境。
10.外師進駐學校,提高師生口說機會。
11.行政團隊及教師專業社群的建立,讓學校資源成為師生英語學習的最佳支援。
*看見台中的Mesopotamia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意味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為古代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巴比倫所在。而在台中市境最南的溪尾國小,同樣有這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溪尾國小所在的溪尾社區,北倚烏溪、南眺貓羅溪,為溪尾里的文化中心,雖時常被戲稱為台中市的離島,但溪尾國小多年來深耕校本課程,發展學校亮點,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烏溪河畔的學習樂土
溪尾國小是溪尾里唯一的小學,肩負全里學子國民教育基礎工程的重任,創校迄今已有60餘年悠久校史,110學年全校共有6班45名學生,現有校舍持續改建美化,營造美感學習環境。學校位於烏溪南岸,發展烏溪學課程有地利之便,家長與社區極為支持學校,學生質樸純真深具可塑性!
*以愛為名的偏鄉擺渡人
偏鄉學校教師的流動率向來居高不下,溪尾國小慶幸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在熱情積極的校長帶領下,全校教師一起投入課程溪望工程,希望以教育愛翻轉偏鄉,成就每個孩子成為自信有愛的人!
*在地創新的夢想實踐
1.創新英語教學
英語,是國際溝通交流的主要語言,它的重要性不在話下,重視英語教育已成為多數現代國家的教育趨勢,有鑑於本校位於鄉村地區,學童在經濟、文化不利的社會條件下,在英語學習與環境營造方面,呈現相對弱勢,為了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本校目前申請推動雙語教學計畫及國際學伴等相關計劃,全面提升英語能力,促使溪尾國小學童獲得有利的學習條件,以致未來學習能順利與市區國中的教育接軌。
2.看見孩子需求
溪尾里擁有烏日區最大的土地面積,人口數卻最少。放眼望去,綿延數公里的稻田不見幾戶人家,嚴重人口外移的狀況讓溪尾國小僅存45個孩子。因此在溪尾,沒有被放棄的孩子。「每個聲音都是重要的」,因為人少,每一個孩子的聲音都能夠被聽見,更能看見孩子的需要。
3.混齡增強動機
偌大的教室裡,一個老師帶著六、七位學生,因為人少,導致孩子不知道要競爭,失去學習的動力。於是,溪尾國小透過部分的混齡課程,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分組、合作,完成任務與挑戰。
4.競爭力在窗外
揹起畫袋走出教室、騎著單車踏查社區,老師設法帶著孩子去「冒險」,在課堂上探索戶外環境,讓孩子自己嘗試、發現,期盼孩子能夠藉由外在環境再連結到內在的感情。同時藉由參與各種競賽,給孩子有機會站上不同的舞臺,挑戰自我進而成就自我。
『城市因文化而美麗,教育因用心而動人』,在小小的溪尾有著一盞盞的燈火,在兩河的交會之處接續點燃教育的希望,看見小小土地的大大感動!
本校英語教學具備六大創新,專業的課程發展機制,整合學校整體資源,發展創新課程教學模組;以語言習得理論為起點,創新課程架構;將Steam English Program排入一到六年級課表,以校訂課程模式創新發展,引進主題式全英語教材,採用溝通式教學法,落實多元評量並配合雙語環境建置,軟硬體全方位建構浸潤式英語學習環境。 在部定課程部分,以 CLIL 教學模式進行領域教學,規劃主題式課程,透過學科整合的運用,連結學習者既有的學習知識與經驗,延伸語言學習至其他學科領域。
本校的雙語教育課程,以營造學校特色為導向,採學校本位的雙軌教學模式,未來,將持續性創新發展,期待在公立小學架構嶄新的英語學習系統。
為配合行政院2030雙語國家政策,提升師生英語力。本校積極投入雙語教育。106學年開始發展雙語校本課程,106-107年獲教育部沉浸式英語特色學校,108年開始獲本市教育局指定為雙語教學實施學校,109、110學年度分別申請為台中市推動雙語教學計畫--中階、高階學校。目前全校實施一二年級每週3節雙語生活課、三四年級每週2節雙語美勞課程。同時持續加入臺中教育大學雙語發展基地學校,與師培大學攜手研發課程與教材,並協伴其他學校發展雙語課程,發揮區域聯盟領頭羊角色。
本校亦積極辦理各領域融入雙語教學研習,及規劃辦理台中市雙語教師進階、高階培訓課程,為學校培育更多未來優良師資。本校推動雙語教學條件已愈趨成熟,111學年度除原本1-4年級實施雙語課程外,預計向上延伸進行五年級雙語音樂課程,並申請成為台中市雙語教學學校。
大同國小擁有便利的交通及人文古蹟景觀,是一所孕育出無數菁英學生的百年學校。校內本身擁有一棟近百年的歷史建築教學大樓,在這環境優美的學習情境中,配合本校學校願景,我們更期待與國際接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思考邏輯的運算思維素養,培養全人的學生。本校進行雙語學校已經2年,雙語教學的推行是全校教師大家的共識,目前校內也積極進行跨領域共備,共同設計素養導向課程,透過說觀議課活動,增進教師專業知能。校內英語合格教師有9位,多位具有雙語教學資格,去年實施雙語課程時,參與年段的科任老師也皆取得雙語教學三階段認證,積極研發雙語課程,以不放棄任何學生的理念,秉持十二年國教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素養,利用課餘共備時間,不斷精進創新教學。
本校有三名合格英語教師及一名外師,對教學充滿熱情,擁有豐富協同教學(美籍英語教學助理計畫ETA Program)之合作經驗,學校亦積極活化英語教學,自102學年度開始為臺中市英語重點發展學校,參與各項國際教育及英語教學計畫(SIEP、學校本位英語教學創新計畫、iEARN國際教育社群計畫、國際學校獎認證、英語情境教室、外師人力資源運用方案),於109學年度申請臺中市雙語教學計畫,核定為全市三所雙語學校之一,讓學校雙語教育邁進一大步。
樹義國小雙語教學特色
樹義國小配合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高舉「提升國家競爭力」、「厚植國人英語力」大纛之國家教育政策。因應此願景,本校特將「國際視野」納入新課綱願景,期盼藉由申請【雙語教學學校】達到素養教學,培育學生具備雙語優勢能力。
一、擘劃新課綱【各領域雙語教學課程】,包含:
一年級【雙語數學】、二年級【雙語藝文閱讀】、三年級【雙語藝術】、四年級【雙語自然科學】、五年級【雙語藝術】、六年級【雙語體育】。
二、專業【雙語】及【英語】師資:
本校發展校內教師專業社群-英語及雙語課程研創社群,固定於每週五下午課程共備及研發教材。本校現有初階雙語教師1名、進階雙語教師2名、高階雙語教師1名,以及合格英語老師11人、代理3名,可提供充足的協同教學、共備觀議課的諮詢、合作的對象。
三、學校雙語書籍資源豐富:
目前圖書室館藏書籍47211本,另有約700箱班級書箱,提供師生使用,並發展全校雙語閱讀課程架構。
四、智慧網路建置:
配合教育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一到六年級班級教室升級為 cat6A 的有線網路;三到六年級每兩個班設置一台無線 AP。
平板充電車:
全校1-6年級學生運用Asus 平板、 ipad行動學習,讓學生處處可學習,不須侷限於教室。
智慧學習教室:配合教育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3~6年級及科任專科教室升級為智慧學習教室。
五、英文專用教室:建置相關教具、資訊設備等教學設施,提供專任老師以及學生更多元的場地。
六、多功能藝文及體育場所:發展藝文(美術、音樂),舉辦特色主題美展,國樂團長年締造全國特優佳績。增設體育教學設備,並積極徵求開辦學生體育社團,提升學生體育多元學習。例如:民俗體育、羽球、舞蹈、籃球、桌球等。
本校為藝術與人文校本特色學校,為配合2030雙語國家發展目標,進一步在藝術領域音樂科目進行雙語教學,全面性於一~六年級的音樂單元課程中實施。本校並由音樂及英語師資共同合作,針對校訂課程設計雙語音樂特色主題課程~「國際音樂家」、「我的英樂盛會」,融合國際教育及音樂會實務的主題,讓學生在雙語教學下進一步拓展音樂學習的領域,並能結合生活素養,最後更能以雙語音樂成果發表會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
新高國小為一新興學校,甫自107年8月1 日奉核成立,校舍工程於109年完成並自109學年度開始第一年招生13班,第二年再招收8班,110學年度共有1至5年級學生,每班級任教師皆具英語中高級檢定合格資格,擔任班級雙語教師,共同實施學校雙語教育; 學校自創校便以「博學精新・重德品高」為校訂雙語課程核心,透過縱向與橫向課程連結,在原英語與領域課程基礎下,逐步發展跨領域之「新高雙語CLIL課程地圖」,具象展現新設校舍-立德樓、立言樓及立功樓之命名寓意,實現「童樂新高・悅饗藝百」之創校願景。
配合課程進行教學情境佈置,讓學生沉浸在英語的學習情境中,以增加接觸及使用英語的機會。老師依班級狀況逐步增加英語教學比重,讓學生習慣英語聽力環境,進而逐步練習以英語溝通表達。
光正國中地處不山不市的偏僻工業區,但努力推廣國際教育,與外國學校簽屬姊妹校,進行互訪交流,並在疫情嚴峻的現在,依舊與外國學校進行線上跨國共學。因應2030雙語國家的到來,光正積極爭取雙語資源,申請外籍教師到校、並與華盛頓高中進行聯盟辦理雙語營隊,也積極申請國際學伴計畫。108學年也獲得了國際學校認證。本校透過數學、自然、社會、藝術、彈性課程領域的教師投入雙語教學,讓學生在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中淺移默化,沉浸於雙語課程,深化英語的使用,讓學習效益倍增。
1.發展校內藝文(美術)的雙語課程,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2.充實藝術與人文相關雙語教材及讀本,推行英語文本閱讀,擴展英語學習廣度。
3.營造多語學習情境,讓英語自然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4.提供教師能有效運用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CLIL)教學法,進行專業對話及教案研發的機會。
5.透過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以及各項活動的舉辦,讓學生於學習過程中涵養 英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英語文能力。
英語雙語教學方式教授健體及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課程,運用英語融入健體及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課程,超前部署於四、六年級進行跨領域統整教學,以符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精神,教師能將各年段英語教學重點,融入健體與藝術與人文領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進一步融入其他領域課程,以進行更完整個跨領域統整教學
雙語教學的推行是全校教師大家的共識,目前校內也積極進行跨領域共備,共同設計素養導向課程,透過說觀議課活動,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本校英語合格教師積極研習進修,去年實施雙語課程時,作為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後盾,而參與年段的導師及科任老師更是積極研發雙語課程,以不放棄任何學生的理念,秉持十二年國教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素養,利用課餘共備時間,不斷精進創新教學,增進雙語教學知能。
透過雙語教學社群運作,讓教師在雙語教學中找到專業與價值,透過生活情境學科學習背景脈絡,以課室使用英語為起步,依不同領域單元,運用學生已學過之句型、單字,以CLIL的精神規劃課程內容涵蓋: (1)課室英語,每週增加一些 (2)老師提問(3)字彙 (4)句型 (5)文化 (6)情境對話 (7)Task-based learning (8)小組報告or演示,增加學生在課堂使用英語的機會,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英文,喜愛使用英文。
上安國小位於臺中市西屯區,為藝術本位之學本,本校雙語教學實施多年,最早於106學年設計有「我的音樂盛會」雙語主題統整課程,實施於藝術領域,結合了本校的音樂及英語教師,進行主題課程統整設計,以本校原有之管樂本位課程為基楚,融入英語學習,讓英語學習更為豐富,為了讓學生學習更能連結日常的生活能力,竹課程實施以來每學年期未都會辦理雙語音樂課程之發表會,讓學生學習的成果更有展現的舞台。
上安國小音樂雙語課程,讓孩子聴見聲音,看見英語;唱出歌聲,說出英文,跨越領域,聯結全球。
上安國創立於國92年,鄰近秋紅谷、臺中歌劇院、逢甲大學,等熱鬧的街市位居臺中市之精華區域,位於臺灣大道旁,週遭環境百貨林立,家長從事文教及商業工作比例居多,因此對於學生學習非常重視,也因為家長教育程度較高,對於學校推動雙語教學的期望也高,同時本校學生雙語學習之能力充足,對於全校普遍實施雙語之接受度高,學習動機強。在此符應家長期望及學生需求,學校自106學年便以設計校本雙語課程(我的「英」樂盛會)實施多年,今年適逢國家2030雙語國家政策之推行,始能讓本校之雙語課程更為精進,教師在課程實施上也更受到重視。